动力分厂“3•15”第一循环水35kV 变电所#1 电源进线电缆击穿事故 一、事故经过: 2014 年3 月15 日8:20 分,动力区运行人员发现NCS35kV 东区循环水Ⅰ线开关3525 跳闸,至网控楼检查35kV 东区循环水Ⅰ线开关3525 保护屏,发现保护装置报“零序Ⅰ段动作,动作电流3.31”,随即与电气分厂联系。同时电气分厂电气点检人员刘敬涛8:25 分接到第一循环水工艺运行电话通知,第一循环水界区所有水泵电机停运,08:40 电气点检和阜新电气队人员到达现场,发现第一循环水380V 配电室及10kV配电室母线失电,检查10kV#1 电源进线柜、母联柜、第一循环水#1 主变保护装置无任何报警及跳闸信号。 检查35kV 配电室,闻到配电室内有胶皮烧焦气味,对A 段35kV 各开关柜柜后电缆进行检查,发现1#电源进线开关B 相电缆终端发生击穿,对避雷器金属支撑底座放电。检查事故电缆发现B 相电缆头屏蔽层和半导体层边缘竖直方向在一个切口面,接口处绝缘损坏击穿。对电缆头逐层剥开,冷缩终端体由于“放炮”破损呈现炸裂开口状,电缆主绝缘层有一个直径约5mm 击穿孔,横向切开电缆绝缘层,发现穿孔根部一根铜芯有约1/5 线径的融化小坑。经与电缆安装工艺标准图对照,此电缆头铜屏蔽层和半导体层边缘在垂直方向上处于一个平面,同相关标准“工艺半导体层超出铜屏蔽层边缘20mm,铜屏蔽层超出冷缩绝缘管边缘15mm”的规范要求有差异。对动力1#网控楼35kV 东区循环水I 段出线柜保护装置RCS9611CS、RCS9613CS检查,只有RCS9611CS 发故障跳闸信号,其零序I 段保护动作,动作值3.31A,零序I 段保护定值1A,时间0.9S,零序CT 变比50/1。第一循环水35kV1#电源进线发生B 相接地故障,单相接地时故障电流(一次电流)为3.31*50=165.5A,而差动保护、过流保护用CT 变比为800/1,故障电流折算至差动保护装置二次电流165.5/800=0.206A,差动保护装置启动电流为0.8A,未达到差动保护动作值,差动保护不动作。由零序保护动作,切除故障。造成第一循环水35kV 站失电,保护动作正确。 电气分厂随即安排人员对#1 母线进线电缆进行抢修,同时通知动力分厂恢复#2 母线运行,由于化工区35kV#2 母线全部由#3、#4 化工变供电,#3、#4 化工变又都处于检修状态,故没有能够立即进行送电。恢复措施完成后,10:45 分,#4 化工变送电完成;11:11 分,第一循环水#2 母线送电完成;11:15 分,第一循环水10kV 送电完成;11:28 分第一循环水供电全部恢复正常。 二、原因分析: (一)由于该电缆头制作极不符合安装工艺要求,半导体层并没有起到均压作用,在电缆长期带电运行情况下,铜屏蔽层与半导体层边缘磁场不均匀,发生局部放电,将绝缘击穿,进而造成电缆对地短路。故电缆头制作工艺不符合要求是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。 (二)2013 年8 月9 日电气分厂虽然对此电缆进行了预防性试验,但是并未按最新标准要求进行交流耐压试验,而是进行了直流耐压试验,在单相极化状态下并没有发现电缆的微弱局部放电缺陷。预防性试验没有按照规程要求进行,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。 (三)2 月23 日、24 日动力区升压站因雾霾发生过两次II 母线接地事故,网调要求必须检查出故障点,否则II 母线禁止恢复送电,经生技部与网调沟通后,2 月25 日17:48 分网调同意用经煤Ⅱ线冲击220kV II母线,成功后空载运行,并尽快实施防污闪事故措施。同时接生产技术部董志平主任通知,电网公司要求,在“两会”期间, 220KV 升压站非紧急情况不允许倒闸操作,故动力分厂制定3 月15 日两会结束后进行PRTV 喷涂工作。由上述原因,#3、#4 化工变处于“冷备用”状态,导致化工区各35kV 变电站单母线运行,是造成事故扩大的原因。 三、防范措施: (一)由电气分厂对化工区35kV 电缆按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进行交流耐压试验,排查隐患,3 月20日前完成; (二)由于没有高压试验专业人才,电气分厂必须加强高压试验培训工作,必要时可邀请电科院专家来现场讲课或者外出培训,尽快提高业务能力水平; (三)由动力分厂和生技部尽快与网调协调,恢复正常运行方式,保证化工区供电稳定; (四)设备部牵头组织电气分厂和动力分厂共同讨论,对重点高压设备增加局部放电检测装置。 |
下一篇:没有了
滇ICP备20003204号-2 | QQ:511878723 | 地址:昆明市西山区白马小区集成花园综合楼7层B座 | 电话:0871-65302613 |
Copyright ©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